閱讀筆記1204
「數學上的無限只是觀念的運籌和符號的遊戲,不是華嚴所說的活躍有力的現量直接境界。」雖然張澄基的文章可能哲學性比較弱,宗教氣息強,但是對作為佛教徒的我來說,倒覺得他的許多闡述與提議給我很多啟發,甚至某些我本來不知如何設想的東西,經他一講,我便多少可以揣測想像一番了。加上他在西藏修學密教八年,我便預設他在某些議題上最少鐵定是比我「洞見」甚深的。他的某些說法,我也不能採納;但大致上,我都直覺地「信受」了。比如,華藏莊嚴世界海,我信絕對是佛所現量地直接覺証到的境界。然而我們之中,沒有一個人關於這種境界經驗能稍微搆上一點邊。這裡是哲學論證止步之處。但是就著他的啟發,回去看陳英善的文章,便又能經營一番哲學討論。
陳英善《華嚴無盡法界緣起論》p.371-2:「方立天…視一心為無盡法界緣起之根源,此種立論是有待商榷的,因為法藏對一心所作的探討,雖是由五教來論述,然所謂的圓教之一心乃是就甚深緣起法界緣起來論述,而非以一心作為法界緣起之根源。以一心(如來藏)作為根源乃屬終教之看法,非圓教之立論。」陳英善不斷強調「直就事事的相即相入來論述華嚴思想」,並在其文中提到許多從一心(唯心)或如來藏來把握華嚴思想的學者,被指為其實都偏失了華嚴要旨。她指《華嚴經》介於般若系與如來藏說之間,內容包含了般若、如來藏、唯識等成分。但《華嚴經》「在諸經中的獨特角色」,卻是由「無盡法界緣起」來凸顯的;不能把握此點,不能領會別教之所以為別教。
但現在完全把判教問題放在一邊。站在華嚴立場,如何理解「三界唯心」與「事事無礙」兩命題之關係呢?或說,「心」與「事事無礙法界」的關係究竟如何?
以下先筆記:
1)澄觀華嚴玄談:「問:有何因緣,令此諸法得有如是混融無礙?答:因廣難陳,略提十類:一、唯心所現故。二、法無定性故。三、緣起相由故。… 十、神通解脫故。十中隨一即能令彼諸法混融無礙。」張澄基解:「以上任何一種原因,都能證成無限交融的法界。」但「唯心所現」,不論如何,被置於第一個。
2)《楞伽經》說「若佛出世若不出世。法住法位。法界法性皆悉常住。」
3)對瑜伽行派的「異境非唯難」:「如果宇宙間有許多心,那麼所謂的唯心是唯甲的心呢?還是唯乙的心呢?」張澄基認為唯識論對此問題的解答(未提),似乎都不妥善。他認為,之所以有此困境,可能是因為瑜伽行派初發展唯識哲學時是從個體唯心來推演的;但華嚴唯心不同,一開始便從「全體」並「互攝互入」來講唯心,故不遭此困難。
4)張澄基:「眾生的境界是萬千個體的心識,接觸到一個共業所感的相同世界和境物」;「眾生的心為我執及共業所限所縛,所以不能有互入互攝的重重無礙境界」。
5)張澄基:「萬法唯心」──「業力和自己的心識之不可分離性,業力即是心識的活動所產生的力量和效果」;「吾人所謂的真實外境,實際上只是一種業力的束縛而已」。
6)張澄基:「真正說來只有一個事事無礙法界才是真的(其餘三法界為解釋上的權巧安立);「就了義的實相──那絕對真的實況──而言,事事無礙本來就是如此這般的,它不須任何幫襯或佐證,你知道它也好,不知道它也好,它一直總是這個樣子。亦無須先將事攝歸於理才能顯露。不必要通過理,事與事之間就能互入、互攝和互即,才是事事無礙法界」。
檢討:
6)相應於2)「若佛出世若不出世。法住法位。法界法性皆悉常住」;這是佛教很general的一個說法:不論佛出不出世,法界法性都常住不變了,況乎凡夫之知道它不知道它!但華嚴的獨特處在於標舉此法界之「事事無礙」,這點應無問題。
凡夫眾生身處的這個共業所感的共同世界,不獨在認識論上為我們共同所面臨,在本體論上亦為這萬千個體之心識共業所感成;故總而言之,此器世間總脫離不了吾人心識。但我們再讀一下2)與6),再聯想一下陳英善強調「事事無礙本身自然就涵攝了空有之理事」那個「本身」二字,那麼,我們似乎會感到,好像那個「絕對真的實況──事事無礙」,似乎可以脫離你我的認識、甚至佛陀的覺証(若佛出世若不出世;我自己連著楞伽來講),而獨立存在。至少,在陳述上,似會給人這種感覺。又不斷說:事事無礙法界唯佛能現量親証,你我毫無辦法(至少目前)。這又給人一種感覺:事事無礙法界,那樣法爾地常住;可惜,你我成佛前,都見識不到它。也就是說它的法爾常住,其實獨立於你我見識不見識得到它。那麼,「有何因緣令此諸法得有如是混融無礙?」為何回答的第一個「原因(?)」就列「唯心所現」呢?「何以能令、何以令得諸法如此混融無礙?」這個問題,當然跟「何能(何以能夠)『識得』諸法如此混融無礙?」不同。答曰:唯心所現故諸法混融無礙。這似乎是,佛與眾生共之真心,「致令」、「致使」諸法混融無礙(但這陳述有點怪;總之,我只想表達:諸法混融無礙在此回答下,便與心脫離不了干係、甚或被理解成「三界『唯』心」);而第十神通解脫故,亦單獨得令諸法混融無礙,這就唯佛能夠。所以,不論如何,為何事事無礙法界,竟又被說得那樣讓人感到它是獨立於你、我、佛(之心),而法爾自在的?
總之,陳英善說「事事無礙」是華嚴殊勝要旨,她舉的一堆佛學名家,包括日本學者,難道都不能識得顯而易見之此點?我甚感懷疑。為何一票人還要作那樣「唯心的追究」,我覺得值得深思、再深思吧。